自闭症儿童早期能力家庭训练_国爱康复训练中心

康复知识

康复知识

自闭症儿童早期能力家庭训练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5-01-06 16:43文字:【大】 【中】 【小】

    我们是一群从事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特教老师,在我们给这些星儿做训练时发现,相当多星儿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被诊断有自闭症时,不知所措,到处寻医问药,到处寻找康复机构,甚至寄希望于某一种药物,能使自己的孩子的大脑突然开窍。几乎参加了所有有关自闭症的课程培训,购买大量的书籍。好像有关自闭症的知识家长们都知道,然而却不知道怎么去帮助自己的孩子一步步,从自闭当中觉醒出来。于是带着孩子远赴千里,寻找机构给孩子做训练,将希望都寄托与机构的训练中,却忽略家庭训练。在我们给孩子们做训练的经验当中总结出,一位好妈妈,胜过多位的康复训练老师。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和家长带来的惊喜超乎想象。孩子在家庭的时间要远远的多余在机构的时间,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经验知识是孩子能力发展最直接的来源。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家庭训练呢,家庭训练的存在的误区又是什么?

    首先寻找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专业评估。

    由于孤独症儿童的严重人际交往障碍,大部分的孤独症儿童都存在不与人合作,所以可能无法得到孩子真实的能力水平,可能因测试者的个人原因,造成对孩子评价的不客观。但评估确是必须的、独立的、具有阶段性的。评估将为我们提供孩子目前的各项能力水平数据,并将为我们要进行的家庭训练做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观察

    专业人员的评估固然重要,但家长最了解孩子,家长知道孩子最令人头痛的问题、现在最需要教授孩子懂得什么?家长要观察孩子在家里最喜欢和不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什么人、事、物、环境等。这个观察非常重要,把您观察到的一并提供给专业人员,并和专业人员一道为孩子的家庭训练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内容。

    家庭训练的阶段性、系统性

    家庭训练有阶段性和系统性之分,例如: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能力阶段的孤独症儿童训练的阶段和目标均不一样,一个孤独症孩子究竟以后会怎样,也许我们谁都说不清,但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家庭训练中家长要根据孩子目前年龄和能力水平为孩子设置不同的目标行为,经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收集训练的数据,并不断调整训练目标,提高孩子不同的能力水平。有的儿童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训练进展飞速,家长就要思考孩子下一步的去向,是否可以送到普通幼儿园入园,训练重点就不一样了,家庭需要的是怎样与幼儿园沟通与配合,制定孩子在幼儿园的阶段性目标,直至孩子可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少家长的陪读时间,同时也说明孩子又有大的进步!有的儿童通过很长时间的家庭训练有可能效果并不好,家庭可能要思考和调整家庭计划,把孩子大部分在家庭训练的时间放到专业机构一段时间,让专业机构集中帮助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然后再转入家庭训练,通过不断的调整训练目标,解决孩子阶段训练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孩子下一阶段训练。

    家庭训练中存在的误区

    认为只要不断的训练孩子就有可能好了, 不再是孤独症了!因为孤独症是一种终身障碍,它就像聋哑儿童、盲人一样,无论他们通过训练能力上升多快,进步多大,他们依然还是一个孤独症孩子家长就是一个家庭特教老师的身份而非医生,因为教育伴随终生。

    家庭训练中往往忽视孩子的生活能力、行为控制能力的训练。例如:有的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很好,整天喋喋不休的说话,却不知道要听别人指令控制自己的行为。再如:有的孤独症孩子他们可以把电脑游戏玩得溜溜转,却不懂得别人的电脑不能随便乱动。又如:还有的孩子他们能在家里能处理自己的上厕所问题,却不能在别的场合处理自己上厕所问题。还有很多 ------。

    家庭训练中过度强调孩子模仿说话,忽视孩子主动表达运用语言和沟通能力。例如:有的孤独症孩子可以读报纸、背广告词却不能在想喝水时, 向他人说: “我要喝水”。再如:有的孩子可以快速模仿你很长的一句话却不能在适当的场合说出他想要的东西更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家庭训练中家长对孩子要求极其苛刻(从心里想消灭孤独症),甚至使用暴力,压制孩子的天性,大大增加孩子的的不安全感,使得孩子情绪很糟。例如:孤独症孩子行为刻板,有的孩子一旦会写数字就必须公公正正用标准的书写体书写数字,而有的家长受不了坚决要求孩子写的和自己一样,孩子没有按家长要求写时,家长先是吓唬到后来变成打骂,这种情况在家庭训练中常常出现。这个例子反应出的是孩子只要写了你让他写的数字,他怎么写我们就可以接受他的这种特点了。

滥用吓唬而不是强化。例如: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很不愿意离开妈妈,他正在和老师上一对一辅导,家长在旁听,这时孩子故意看着妈妈把老师桌子上的东西扔掉,老师说:因为你扔老师的教具,所以妈妈走了,孩子看到妈妈离开,马上抓住妈妈并哭闹说:“妈妈不走”。这时家长说妈妈出去上厕所。这个例子就说明了 吓唬和使用强化的区别,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是非,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对的和错的,久而久之孩子就越来越不听话。

    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不做记录、功能分析就认为孩子是故意的或者是无理取闹的。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一定会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所以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行为,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与什么有关系(什么人、事、环境)才可以对症下药,采用好的方法加以减弱和消除孩子的问题行为。

    家庭训练中态度保持不一致,不坚持泛化和巩固孩子所学的东西。有的家庭可能有其他人帮忙带孩子, 就不得不提到孩子训练可能因为家人的态度不统一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妈妈刚教会孩子上厕所时要主动说“我要上厕所”,奶奶带孩子时却总是主动把孩子带到厕所并帮孩子脱裤子解决上厕所问题,那么产生的结果可能是孩子永远都不能主动表达自己要上厕所,使得妈妈刚教会的行为没有得到巩固和泛化。还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问题使孩子在没人带他的情况下,尿在裤子或地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可能造成更可怕的后果,无论他长到多大,都随地大小便。)

    由于编者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家长予以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