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康复_国爱康复训练中心

康复知识

康复知识

弱智儿童康复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13-08-01 12:11文字:【大】 【中】 【小】

    何为弱智?

  弱智一般是指"在发育时期就出现的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同时存在着适应性行为的障碍"。界定"弱智"的三个指标:

  --发育时期--18岁以前的阶段,是人类发育成长的时期。

  --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同龄水平--即智商低于人群均值两个标准差,也即智商在70以下。

  --适应性行为障碍--即指个人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有明显的障碍。

   弱智的分类:

  根据智商的高低分为三种程度:

  --轻度弱智-智商在5069、或智龄在8-12岁之间。

  --中度弱智-智商在2549、或智商在2-7岁之间。

  --严重弱智-智商在25以下,或智龄在2岁以下。

  弱智形成的原因:

  --先天因素

  染色体异常:常见的"先天愚型",属于21三体综合征,其染色体核型比正常人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

  基因异常:如苯丙酮尿症、克汀病。

  --后天因素

  分娩期间:如产伤窒息致大脑损伤,早产、低体重儿大脑发育不全。

  产后因素:如新生儿黄疸、意外事故、中毒等,造成脑损伤,影响智力发育。

  环境因素:包括碘缺乏病等。

  --近亲结婚

  --原因不明

   弱智的预防:

  弱智一经形成,就很难完全治愈,教育虽有效果,但也不能使弱智儿童完全恢复正常,所以预防弱智的产生非常重要。要做到预防,必须做好优生、优育、优教。

   怎样尽早确诊孩子是否弱智?

  智力诊断:

  智力诊断是对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作诊断,确定他的智力水平是哪一个等级,有多少智商分数。智力测验是由临床医生或心理学工作者完成,常用的量表有:比奈智力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诊断还
应包括患儿的家族史、出生情况、平时情绪、性格、不良习惯、作业完成、行为表现等各方面。

   如何康复?

  弱智儿童的康复主要通过专门的康复训练、教育来进行,可在家庭或专门机构。越早期训练效果越好。主要有:感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生活自理能力训
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六大方面:

  --感知能力训练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训练,利用婴幼儿的感觉器官去接触、探索、学习周围的环境。

 --运动能力训练

  大运动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翻身、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

  精细动作训练:精细动作是训练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握玩具、手指捏取物件、引线穿珠、握笔写字等。训练时必须注意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儿童绝大多数都有语言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语言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

   认知能力训练:

  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儿童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语言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很差。

   学习的范围有:

  --身体主要部位名称;

  --衣物、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室内物品,小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认识周围环境,包括通道、楼梯、街道、公厕(男、女标志)、公共场所、交通标志等;

  --自然环境的知识,包括天气、温度、动植物名称、习性等;

   ·方位、时间、颜色、形状、数量、是非好坏等。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生活自理是指儿童在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下,每天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动作,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如厕等自理能力。自理训练和认知、体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因而应根
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

   生活适应能力训练: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作为社会的一名成员,儿童必须适应他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或要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龄教会儿童一些生活常识,以便被社会所接受。主要掌握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的称呼、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与同伴应友好相处等。

   如何解决弱智儿童上学的问题?

  弱智儿童根据智力的高低选择进入正常教育机构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学校学习。

  --在正常小学上学:较轻的可接受正常儿童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家长还需做许多辅导工作。

  --随班就读: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但教师根据他的缺陷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学。

  --在特殊学校学习:专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校。